初夏风光好,求索在路上。为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推进“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指导学校学科教研组建设,探索学校与区域常态化融合教学研究,达成“让课堂发生改变”的目标,2023年5月29—30日,市属小学语文“让课堂发生改变”之“教学展示”活动在舟山第二小学北校区如期进行。
在为期一天半的时间里,十位展示教师呈现了关于《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的十堂精彩课例。课例呈现中,二小北校区的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尤其是在学习过程中能始终葆有热情,进行个性化、有创意地表达。展示教师能根据一学期来学校课例研磨的成果,结合课后习题和作业本,制定教学目标,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体现新课标理念;能创设合理的情境,通过适切的支架,组织科学的实践活动,展开教学的过程,突破教学重难点,创编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安排形式多样的学教活动来达成教学目标。
第一节课由舟山第一小学北校区的孙书缘老师执教,她巧妙借助思维导图,教给学生方法,在启发想象、创编故事中实现思维可视化。第二节课的执教者是明珠学校的丁诗雨老师,她通过任务情境创设,以“设计人物宣传海报”为主任务,将朗读、理解、表达融为一体。第三节课来自舟山绿城育华学校的周维维老师,她的课堂张弛有度,巧用作业本,借助导图梳理情节,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发挥想象,关注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第四节课是南海实验小学的孙琼艳老师上的,她的课堂极富感染力。学生在读读演演中趣味浓厚,试讲故事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加入内容让情节更有趣,给学生搭建了创编故事的支架。第五节课来自南海实验学校长峙小学校区的夏强俊老师,他以“给中国童话故事长廊推荐经典童话人物”为任务情境,关注王葆人物形象制作海报,形式新颖。第六节课由普陀山学校的於玮老师执教,她通过一条主线“想得到宝葫芦——为什么想得到——哪些神奇故事——创编张三的故事”展开教学,留给了学生充分的练写时间。第七节课是舟山第一小学勾山校区的徐唯老师上的,她带领学生通过单元篇章页,感受神奇,感受真善美走进课文,创编新故事。第八节课来自舟山第一小学的庄辉老师,她在课堂教学中极为注重小组合作,课堂上的很多生成点都来源于学生的回答,并以此作为了创编故事的评价标准,学生兴趣浓厚。第九节课是舟山第二小学的朱陶吉老师上的,她两次利用作业本中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文章内容,理清奶奶所讲的故事,为创编做了铺垫。第十节课来自南海实验学校惠民桥校区的纪捷老师,她通过引导学生圈画关键词来体会故事的奇妙,条理清晰。
课例呈现之后,小学语文教研员钟玲玲老师进行了情况反馈,她在充分肯定各校在“落实语文要素”“提供适切支架”“转变学教方式”等方面的智慧做法的同时提出了一点改进建议:如何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如何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助力者和评价者?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在点评、反馈学生学习的同时进一步指正、提升学生的学习,以此实现教学评价的实际增量?
“教学展示”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是我们的研磨活动还将继续,此次教学展示的十节课例已于活动结束挂至舟山教育学院网站“一体化研训平台”,老师们可以通过观摩学习充分感受各校的研磨成果。这十节课例,是学校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内化表达,更是滋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绿色氧吧。走进汇聚团队思想、凝聚众人智慧的课堂,耳畔满是生长的拔节声声,眼前尽是育人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