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长是乡村教育中的“关键少数”,在振兴乡村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22年起,我市进一步加大乡村教育带头人的培养,拓宽乡村校长专业发展路径,遴选一批海岛渔农村的优秀校园长加入“甬舟一体化”培训平台。3月6日至3月10日,普陀山学校徐文兵等我市6位乡村校园长与90位宁波市乡村校(园)长一同赴北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参加了“甬舟一体化领雁计划高级研修班”为期6天的培训。此次培训内容丰富,有党的二十大学习、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探索、数字化教育的转型等相关的专题报告,有来自中小学校长的学校管理案例教学,还有现场教学。
3月6日上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张力研究员带来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的专题报告。他全面介绍了党的二十大召开的背景、意义和主题,以及二十大报告的主要内容。重点讲解了第五部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指出要全面领会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战略部署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3月6日下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发展处赵静处长通过对全面把握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深刻认识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等三方面的讲述,向与会校园长们介绍了国家宏观层面开展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举措及实施策略。
3月7日上午,于会祥校长以自己所在的北京育英学校为样本,用真实生动的案例回答了普通学校如何实现优质发展的问题,那就是尊重教育的基本规律、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尊重不同学科的特点、尊重教师的个人风格。
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永远绕不开的一环。3月7日下午,北京教育督导评估院赵学勤院长带来了讲座《深化新时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赵院长首先提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三个标准:人的高质量发展,组织的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的高质量发展。围绕这个标准,他从评价改革的概念和理论入手,深度解读国家教育政策,提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确定科学评价标准、强化过程评价和运用科学评价方法与工具,为素质教育时代“五育并举”理念指引下的评价改革探索提供了方向。
3月8日上午,山东师范大学柳夕浪教授带来了讲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困境与突破》。柳教授首先明确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定义:指向具体个人,对学生全面发展情况进行观察、记录与解释,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在这个定义下,他通过流行评价模式的三个特征以及暴露出来的三个问题,提出三大行动策略。
要办好一所学校,有章可依,有规可循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3月9日上午,倪百明校长带来了案例教学《学校管理的内容与策略探究》。倪校长从校长专业标准出发,在文化、科研、课程、教师、课堂等方面给予校园长们实践性指导。
数字革命正在全新赋能教育改革升级,3月10日上午,余胜泉教授带来了专题报告《未来学校的数字化转型》。余教授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数据赋能的教学质量提升、拥抱教育的数字化转型等方面为学员们讲述了教育数字化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育走向更加公平、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的必要准备和途径。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就是感受与领悟,北京之行的所学所得激励着校园长们更深入更积极地面对自己和自己的学校。做为舟山的乡村校园长,担负着引领舟山乡村教育振兴、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教育学院将持续发挥好“甬舟一体化乡村校长‘领雁计划’高级研修”的项目优势,集结这群乡村教育的追梦人,以乡村校(园)长专业发展为主线,完成为期三年的专业素养提升培训,引领带动区域乡村教师整体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