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认为,一所学校在体艺教学上下了点功夫,做了些工作,未必就具备了所谓的“体艺特色”。我们还认为,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必须成为诸如体艺之类项目的清晰内核。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寻找一条学校特色发展之路(包括“体艺项目”向“体艺特色”提升之路)。经过思辨和提炼,现在终于可以明确我们学校的办学特色,那就是“尊重个体差异,培育人文情怀”。
这里所说的尊重个体差异,就是要让学生有一个个性化的发展选择,也就是要让学校教育多几条腿走路。我们教育者的眼睛确实不能只盯着文化发展这一条路径,并把这作为惟一的一条路,而是要在文化教育领域谋求增量和突破的同时,充分考量学生文化学习之外的兴趣与潜质,至少要让一部分学生在相对宽广的体艺项目学习上有一种更好发展的可能。但是,这样的体艺项目还不能称之为特色,最多只能算作学校特色的一个组成。
我们是这样思考的:作为特色必须是他人不具备的;如果大家都有这样的项目,你还非要把这作为特色,那么这项目必须是众人中最强的;如果不能成为最强的那一个,那么必须具备和体现出一些个让人眼睛一亮、与众不同的教育元素。
这个元素,在我们的思想里反反复复地闪现,这个元素现在姑且可以称之为“人文情怀”。“人文情怀”,按照儒家的说法,简而言之,就是仁者爱人的普世情怀,就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差异化的个体要能够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我们的体艺项目如果能够自然地融入这一个切合学校实际、颇具人文内涵的教育元素,我们坚信我们的体艺项目一定能转化为学校特色。
上面的阐述,只想说清一个意思:任何的特色项目或项目特色的培育,必须建立在学校办学特色基础之上。舟山市田家炳中学体艺特色的培育,也必须建立在“尊重个体差异,培育人文情怀”学校特色基础上。同时,也想说清学校体艺特色的培育,反过来是可以促成学校总体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凸显。
第二层意思,是想具体地来说说怎么样深入推进学校体艺特色的培育工作。做好这项工作,总体还是要立足于学校特色大框架下的“尊重个体差异”与“培育人文情怀”这两个基本点。
操作层面上,首先要进行体艺苗子的选拔。这是培育体艺特色的头等大事。我们学校之前的体艺项目,参与其中的,是那些文化路子走不通,只能通过体艺项目的训练获得大学准入证的体艺生,或者是文化路子走得太艰难,藉此想跳一跳获得高一层次大学准入证的体艺生。而那些文化学习有实力的学生,即便有体艺上的爱好和潜质,却很少愿意在体艺方面发展自我。
怎样引导这一批学生对学校体艺项目“心向往之”,而且最终能够在体艺项目上成就自我也成全学校,这是学校今后特色发展的一个核心工作。当然,这也是对“尊重个体差异”的深一层次的理解与积极作为。
在这项任务面前,我们必须专心做好一件事情:调整高一的课程结构。在高一第一学期同时开设体艺类(包括美术、音乐)欣赏课程。两个意思:一让我们的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星探,找准一批有体艺方面的爱好和潜质同时学业水平不弱的学生;二让班主任综合各方面情况,帮助这些学生做好人生规划设计,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艺项目的训练中来。学校一定要定目标,交任务,压担子,充分利用体艺课程的学习,吸引相当一批真正意义上的体艺特长生,为学校的体艺特色项目建设打好人才基础。我们相信,只有对我们的体艺生源结构,做一次结构性也是革命性的调整,才能把田家炳中学的体艺特色真正做成,否则,我们的体艺项目,只能是一直在低位运作,即便把舟山市最优质的体艺师资招揽过来,未来几年,学校的体艺项目也不可能有突破性的进展。
同时要加强体艺苗子的分层培养工作。体艺分层与文化学习的分层,道理一样,不必赘述。要想在体艺项目上有所突破,必须在重点培养对象上做足小班化分层教学的功课,用上一流的师资成本,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立足三年,全员配合,全程跟踪,全面培养,可以造就一流的体艺生队伍。再往深一层思考我们的分层培养工作,我们还有一个共识:有意识地引入体艺教师之间的竞争机制,激活他们之间的工作活力,是可以增加分层工作效益的。同样一组学生交到你的手里,最终是要看结果的,而不是随你体艺老师自己说的。只要学校舍得投入,平行分层教学对任何一个体艺教师都是有压力的。这种压力,首先来自口碑的压力,因为相较于结论性的物质奖励,体艺教师们似乎更看重口碑式的评价。而这样的评价带来的压力,最后都可能转化为教师们的荣誉感,而这种荣誉感也让学校收获一个充满活力的、精干能打硬仗的体艺教师团队。
以上所述,着力于深刻理解和落实“尊重个体差异”这个基本点,表明对不同类型的体艺生进行个性化、差异化培养的工作方式。但是要体现舟山市田家炳中学的体艺项目特色,还必须在我们的体艺教育中融入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育。我们认为:如果在德育层面上,让体艺生共同成长为能够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现代青年,我们的体艺项目,才是真正体现出了体艺方面的学校特色。
基于此,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明确目标,具体落实。学校的体艺特色培育方案,必须落到实处。要把我们的培养目标落实到体艺课程的活动全过程,落在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细枝末节处。我们的体艺生培养目标:学得一样技能,成就一种品质。这种品质从大处而言,是一种“人文情怀”、普世情怀;从微观来看,是一个人的仁爱之心,一种设身处地为别人考虑的良善之心,一种职业品质。
二、防止断层,积极介入。体艺生的培养的三年时间里,也会一直穿插与相关培训机构的合作活动。这里就牵涉到特色目标落实的问题。譬如美术生到高三时会集中到培训机构接受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专业强化训练。我们也了解到这些专业培训机构在加强专业训练同时,也会对学生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有所要求。但是这样的要求与学校开展的“人文情怀”培育工作,是有一定距离的。所以,今年我们和相关培训机构接洽的时候,明确提出两点意见:一要配上一流师资,分层教学;二要配合我校专业教师的教育安排与考核,这一段时间里学生尊重人、爱护人的具体表现,作为高三品德考核的重要依据。我们相信,只有学校强势介入,方可落实我们的特色工作。
三、凝聚共识,协作推进。事实上,体艺特色的培育工作,不只是体艺教师、班主任的事,应该是科任教师、全校教师的事情。只有文化与专业同时推进,特色品牌创建才有希望;只有文化教师与专业教师互相补台,校内与校外共同合作,特色队伍才能成为集团军。更重要的是,只有在文化与专业学习的全过程中,全员关注学生的品质养成,学校体艺特色的口碑方可形成。我们的想法是,需要用这样的口号来凝聚人心:一年一个目标,一年一个台阶,一年一个改变,让更多的体艺生,升入一流的专业院校,也成为德才兼备的有为青年。
所以,我们是这样理解这项工作的:培育体艺特色,分层次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让学生在学习的点滴细节里培养起人文情怀,正是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也是在大力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