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教育期刊

2014年10月期刊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教育期刊 >> 年度期刊 >> 2014年期刊 >> 2014年10月期刊 >> 正文

强化教研管理,提升教学合力

发布日期:2014-11-10    作者:岱山县岱山中学 任开立     来源:     点击:

去年11月16日,市教育局祝幸安局长来我校调研,召开了学校行政及教师座谈会,让老师们敞开心怀谈问题、谈困难、谈举措,并明确指示,为彻底改变学校办学现状,特别是把好高考这个“出口”,必须以“管理”为突破口,要求学校管理者必须拥有足够的境界、勇气和智慧,强化教研管理,做好“合力”这篇文章。祝局长要求我们以管理者的思想境界作为整个团队工作境界的坐标,整体思考,重点突破,将队伍建设、业务管理作为工作的着重点,在管理过程中要从粗放走向精细,重视对高考的前期管理,并以此调节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氛围,让每个教师明确从管理角度求增量的意识,从而使全体教师更加端正工作态度,改变工作心态,进一步形成严谨、务实、科学、细致的教学管理风格,进而使学校上下协力,提振学校“精、气、神”。

总结反思前几年的教学管理工作经验和教训,我们把认真制定落实学年教育教学工作规划与目标、方法与行动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应对谋出路,强化教研管理,提升教学合力,以整体联动促教学质量提高。

一、规划与目标

1.认准一个思路:质量关乎声誉,质量关乎发展,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我们把“质量”的内涵定义为:一是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二是转变教风学风,三是规范教学过程管理,四是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坚守一个准则:认清角色,摆正位置,明确职责,努力工作。每一个教师必须增强目标意识、任务意识、责任意识,以此提振“精、气、神”。

3.优化一个过程:围绕年段教学中心工作抓管理,校长室、分管副校长、教务处、年级段、备课组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努力做到“五有”,即有布置、有检查、有记录、有总结、有反馈评价。高三教学过程管理遵守二十一字方针:精备课、多训练、重补差、抓基础、勤反馈、短流程、善协作。

4.做好一个评价:主要是考试评价和岗位工作态度评价。考试评价依据各次考试成绩,岗位工作态度评价依据日常检查,包括家长与学生问卷调查。评价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问心无愧。

二、方法与行动

1.以转变教风学风为先导

抓学风要从教风抓起,抓教风要从师德抓起。我们清醒地看到,目前我校部分教师身上依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责任心不强,教书育人意识淡薄,缺乏爱心,课堂教学浮躁、急功近利,对自身的教研能力要求不严,工作细节上不够严谨。因此,在强化教研管理过程中,我们要通过问卷调查、召开班情学情分析会、考试分析会、年段教师例会、备课组主题研讨会、班会、监考情况通报会等途径,查漏洞,挖根源,加强微观管理,从“细、严、实”入手,落实好“备、讲、批、辅、考、评、培、补、研、思”等常规管理环节,特别是借助市教研员的专家解剖,不断地“洗脑子”。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明确岗位责任,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对热爱学校、关爱学生、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乐于奉献的教师给予大力表彰与重点培养。

在学生层面上,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动力不足;有些学生缺乏诚信,考场上存有投机取巧和侥幸心理,影响了良好学风的形成。为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学生的道德思想、行为规范与目标意识上的教育管理。开学初,召开全体学生及学生家长动员大会,明确年段阶段性的教育教学目标,以家校齐抓共管的方式有效端正学生的思想认识。举行“励志报告会”、“动员大会”等,时刻提醒、激励学生,凝聚学生的人心与战斗力。召开各种形式的班情分析会,依据学生个体寻找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把转化学生思想动态的任务落实到班主任与任课教师身上。组织班会公开课,邀请学生家长参与,甚至请县电视台参与并播出,增强学生及学生家长对班级的集体认同感,振奋精神。

2.以强化团队协作为抓手

我们把团队协作的概念理解为这样几个层面:一是整个年段作为一个团队的协作共管,确立总目标,每个任课教师都要为总目标而齐心协力,多理解、少抱怨,多配合、少拆台,多付出、少索取;二是每个班级必须形成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团队,无论是课堂教学、早晚自修、自修课、作业整理、考试检测、模块辅导等方面的管理,还是学生心理动态、临界生辅导、班级学情分析等方面的工作,都必须服从大局,听从班主任的工作安排。在年级段及教务处的共同指导下,班主任负责将每个学生阶段性的学习信息汇总分析,圈定各科临界生并交予各科任教师具体落实辅导工作;三是各教研组、备课组必须形成以组长为核心的团队,在课堂教学、作业与练习的设计批改与反馈、各种资料及信息的收集整理与使用、考试检测、综合学科与模块辅导、外出参加教研活动等方面,能够做到无私协作、团队至上、力求提高。

3.以规范教学管理、提升教研能力为突破口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化解学生高原反应,如何收集和利用习题资料,如何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是我们必须重点研究思考的问题。(1)每周五下午用两节课的时间组织一次教研组主题业务学习活动,其中专题研讨是主要形式之一;(2)按学期初制订的计划,每周开设教学示范课与同课异构研讨课,备课组长、县级骨干教师必须带头上课,同时学校每学年都开展学校“教研月”活动,举办骨干教师论坛,组织有效教学课题研究;(3)邀请市教研员来校听课评课,组织教师外出参加教研活动和研讨会,同时要求将活动资料及时分享;(4)学校加大教学投资,充分利用“中学学科网”等收集整合教学和复习资料,建立教学资料库,定期开展业务资料的展评和规范性检查;(5)每个月组织一次学生民意调查,汇总反馈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对教师中间存在的问题及时指正;(6)反复强调周测、月考、模拟考等过程中的监考纪律,高度认识到教师监考认真与否、学生考试诚信与否对高考的重要影响;(7)既把教学成绩考量的指标按学科平均分、保优率、吻合度等来确定,更把临界生辅导的业绩作为高三教师考量的指标,把一线临界生辅导当作高三教研工作的重点,努力让一线临界生“跳一跳能摘到高考成功的桃子”。

总之,在规范教学管理,提升教研能力方面,我们要做的无非是四个字:“学习、行动”。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强化教研管理,提升教学合力”工作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亟待解决的矛盾还有许多,比如评价奖励机制、管理条例的精细化等方面,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得失,科学改正。但是我们真的期望,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能使学校在很多方面有积极的变化:教风、学风有更明显的好转,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有更好的改变,教学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教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师对教学工作更加投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上一条:提振精气神,优化学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