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7日,省委、省政府在舟山市召开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动员大会,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挂牌,标志着新区建设进入了全面启动的新时期。梦想的指引,使命的召唤,汇聚成一个字,那就是干!面对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承担着教育强市梦的舟山教师们,义不容辞地投入到“勇担使命、四干兴舟”的热流中。
舟山职业技术学校优秀教师张赛芬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投身职教17年来,她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舟山市优秀共产党员”、“舟山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获得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她爱岗敬业、默默奉献、持之以恒、不懈努力的结果。
第一篇 学生敬爱的妈妈
一、用爱心温暖学生的心灵
师德的灵魂是师爱。张老师深爱着她的学生,她常为学生的点滴进步而欣喜,也为学生的点滴松懈而揪心。她情愿放弃一切休闲时间,只渴望她的学生能健康成长;她情愿自己的儿子受委屈,也不愿一个学生掉队。“老师,你用你的真情给了我们阳光和雨露,我们会回报你一个灿烂的春天。”这是学生在日记本上写给张老师的话。
张老师班级有不少学生中考分数远低于学校的最低录取线,其中一部分学生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身心问题。对于身患疾病的学生,张老师总是防患于未然,提早做好应急方案。班上有一位学生患有羊癫疯,为防止意外发生,她先到舟山医院向医生请教相关的应急处置方法,随后在班级里组建应急小分队——安排一位同学专门保管勺子,以备在病情发作时能撬开患者的牙齿,以防咬坏舌头;另一位同学负责按住他的人中;还有一位同学负责做心肺复苏处理。事实证明,这样的应急处理方法是有效的。上学期期末考试,全班同学都在安静地做着《机械制图》试卷,这名学生突然发病倒地,口吐白沫,监考老师见状不知所措。没等她缓过神来,应急小分队同学已迅速展开抢救,等到医务室老师赶来,这名学生已无大碍。
张老师从不歧视任何一个犯错的学生。班上有一个初中时就非常有名气的“捣蛋鬼”,刚进学校,他屡屡犯错,任课老师很是头痛。张老师多次与他谈话,发现闪光点就及时表扬他。第一学期结束回家时,父母发现自己的儿子变乖了,他们从心里感激张老师。后来当这位学生又犯错,学校打算把他劝退时,这位学生的家长再三恳求张老师。他们说:“张老师,求求您了,求求您留下他吧,如果现在让他回家,我们会管不住他,只有您能管好教好她,只有您的话他才会听呀。”母亲般的责任感使张老师没有顺手推舟,而是恳求学校再给这位学生一次机会。张老师坚信:爱能溶化坚冰。渐渐地,这位学生衣衫整洁了,行为端正了,学习也赶了上来。毕业后这位学生进入了一家修理厂工作,现在已经是一名称职的师傅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她无需厉声教育,学生自会警省;不求学生理解,学生自能领悟;不求学生回报,学生自能尊敬。张赛芬老师用她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她的学生。她的学生也总是自豪地说:在张老师的班里我懂得了什么是爱。张老师正是用她那神圣的师爱唤醒了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二、用耐心规范学生的品行
职高生普遍自卑,而张赛芬老师所带的班级基本上是清一色的男生,很多人中考总分才一二百分,更因长期自卑而变得行为乖张,逃课、打架是家常便饭,甚至连家长也对他们失去信心。而张老师没有放弃他们,她认为,教育是一门艺术,一门发现的艺术,塑造的艺术,如果老师有一双善于发现金子的眼睛,学生最终会如金子般闪闪发光。
张赛芬认为,教师就像是一个导演。她曾在一个班级的第一次班会上动情地说:“同学们,当我走上讲台,似乎感觉两侧的帷幕正在缓缓拉开,又一幕充满青春活力的戏剧就要开演了。这出戏剧有一群以全新的姿态去迎接新挑战的演员——在座的各位。我渴望成为一名合格的导演,在这长达三年的戏剧中,有‘缘’竭诚为大家服务,并希望得到你们的配合和支持。”
对学生的未来,张老师的期待值很高;但对他们的起点,她又刻意降低要求。她时刻牢记一名教育家的话:“对于学生的心灵,教师的个人范例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新生刚进校,她从不提学业上的要求,总是从身教开始,亲自动手打扫教室、寝室,耐心地、手把手地教学生擦玻璃、叠被子、整理房间。她所带班级的寝室和教室卫生非常整洁,每次检查,分数都是全校最高的。她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激励着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道德素质的提高。当她的班级担任学校值周班时,很多老师从校门口值日生那洪亮、真挚的问好声和像模像样的卫生打扫中,一下就能猜出:这是张赛芬班吧。
她说,教育学生不仅要懂得奉献,而且要有锐利的观察力,这样才能了解学生。她会在第一年观察、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特长,到第二年开始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培育。她认为,社会对人的评价是多元的,不必以成绩来衡量人生的成败,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力,只要肯努力,都能成就自己的精彩。
12级电气自动化班有四名具自闭倾向的孩子,张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方设法地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尝试一切办法打开他们的心扉。后来得知,他们四人中一人非常爱好电脑游戏,一人爱好玩《三国杀》,还有一人喜欢象棋。于是,张老师从这些方面进行突破,特意安排兴趣相投的同学与他们结对,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互帮互助。每逢周末,张老师还嘱咐住在本岛的几位班干部带他们去爬山,从事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有时她在周末也会抽空到校看望他们,并送给他们一些好书。在她的努力下,有三位同学已完全融入了班级生活,不仅性格变活泼了,学习成绩也有明显进步,其中一位同学还通过了今年的高复班选拔考,另外两位在市职校数学抽测中获得了较好成绩。
三、用智心改变学生的命运
只有思想的浸润,才能开出美好的灵魂之花;老师就像是石阶,承载着学生一步步地踏实向上攀登。
作为班主任,张赛芬老师积极倡导“叙事德育”,开展“体验式主题班会”,如教育学生不要打架、吸烟、赌博,就用生动的案例故事触动、启发、转化他们,要求学生在情景化的活动或游戏中体验感悟,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学生对自己有了信心,学习态度就端正了,成绩也大幅上升。她的班级在学校的文化课抽测中,总是名列前茅,去年她带的12级电气自动化班在全市技工类学校高一数学联考中荣获全市第一名,在舟山市青少年救护技能比赛中,10级船机安全班曾获得团体第一,同时每届学生高职考录取率基本上都保持在90%以上。
作为英语老师,她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摸索出一套愉快教学方法,即在课堂上努力创设最佳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互动中享受到学习英语的愉悦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作为“全能”老师,打造优秀的“准职业人”,是她教书育人的重要目标。为了了解所带班级所学专业的相关信息,她会在开学前的那个暑假自己联系企业进行专业调查,了解这个专业的社会地位、就业情况、工资收入。十几年来她先后去过多家大型船厂、汽修厂、4S店,她与学生及家长沟通时,俨然是一个专家。所以一节始业教育课下来,学生已深深地喜欢上了自己的专业。她把企业7S管理渗透到班级管理之中,在班级内实行准企业化管理。她认为,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把内务卫生搞好,也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爱整洁、有条理、有素养,具有良好行为规范的准职业人。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她的班级,技能考证合格率每次都在98%以上;她的不少学生在省、市技能大赛中获奖,如刚刚毕业的10级船机安全班有三位同学在浙江省技能大赛中分别获得装配钳工二等奖和焊工三等奖,在浙江省高职院校自主招生中也提前被浙江机电学院录取。
她总能根据学生特点帮他们做好职业规划。上一届她带了汽修专业班级,学生毕业后从事岗位有汽车驾驶、维修、汽车销售、汽车检测和轮机驾驶等。对那些能吃苦、较内向的学生,她建议他们选择汽车修理行业;对那些反应比较灵敏的学生,她建议他们选择汽车驾驶;对那些口才好、时尚感较强的学生,她建议他们选择汽车营销;对那些做事稳重、技术较强的学生,她建议他们选择汽车检测;对那些平时爱花钱的学生,她会建议他们选择轮机驾驶,因为这一行工资高,且长时间在海上,花钱机会少;对于综合能力比较好的,就鼓励参加高职考试。她的学生,不少已经成为受企业欢迎的“蓝金领”,如汽修班同学陆源,性格活泼开朗,毕业后他顺利进入了宁波一家汽车销售公司,现已成为销售总监,年薪逾20万元;何建军同学毕业后在广州给老板开车,通过学习老板与客户打交道的技巧,现已成为广东一家电子配件公司的老板,年收入过百万元。
第二篇 同事敬佩的榜样
俗话说:同行相轻,但舟职技校的老师们却都这样说:“像张老师这样的人,我们佩服!”。佩服什么?大家会用这样几个关键词来告诉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善于钻研、敢于争先。
有人粗粗算过这么一笔帐:投身职教的17年里,张老师担任班主任17年;每天平均在校工作时间12小时以上,下寝室最少两次,早晚自习和自修课一节不落;家访700多次,足迹遍布枸杞、长涂、东极、六横等大小10多个岛屿,电话联系更是不计其数。
因学校工作需要,从2002年起,张赛芬同志开始身兼两班班主任,今年,更是担任了从高一到高三的三个班班主任。这是多么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啊!有朋友不解地问:凭你的资历做一名老师省心省力,还能补课赚钱,当班主任费力不讨好,图个什么?她淡然一笑:工作需要!
她是年轻教师的良师益友,她的班队课近乎节节成了公开课,她的班级也成了全校的样板班级。她还时常为青年教师开设不同主题的讲座,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让一些刚刚走上三尺讲坛的年轻教师感悟到教师这一职业的神圣与责任。每年,总会有几个刚分配的老师成为她的徒弟,她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与他们分享。在她的精心指导下,徐世东、郭怡、侯海华等老师已成长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她的舟山市班主任名师工作室,有3名研究员,7名学员,他们都是我市普高和职业高中的优秀班主任。她告诉我们:工作室本着“孵化一线班主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开展工作,接下来,会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引领成员们修炼教育艺术,学习班主任爱心育人之道;同时,想通过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去影响更多的同行,发挥工作室的辐射作用,让更多的后进生以及他们的家庭拥抱幸福。
她更是一位“空降兵”教头,学校有什么紧急任务,她总能带领她的队伍出现在任务现场,学校要求做什么,学校要求怎么做,她的队伍总能不折不扣地去完成。2011年,学校接到市教育局通知,要求各学校选拔学生进行全市中学生技能救护比赛,面对从没有学过一丁点救护技能的学生来说,这个任务下达给任何一个班级,都是为难的。况且比赛在即,时间紧,任务重。最终,张老师临危受命,和校医一起担负起了组织和培训学生救护技能的任务。一个月里,她除了上课、吃饭、睡觉,每天都潜心于学生的培训和参赛的演练。终于,令全校振奋的消息传来,张老师带领的10级船机安全班勇夺中学组团体第一名,四项救护技能决赛中一举拿下三项冠军。
张赛芬老师十分善于学习。2001年,她就从浙江师范大学英语教育函授本科毕业,并获得优秀学员的荣誉。她利用暑假时间参加了心理学培训并考取了心理学等级证书。她根据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确立科研项目,已有多篇论文和主持的课题在省、市各类比赛中获奖。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她还考取了钳工中级工证书。在学校的实训车间里,你时常能看到张老师的身影,作为一名班主任她对学生的管理一直延伸到了车间。多年的车间跟班经历让张老师成为了一名有经验的钳工、焊工、汽车修理工,她能熟练地指导学生准确地进行量、锉、磨、钻孔,也能通过听声音来判断汽车故障的位置。
第三篇 社会满意的老师
当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职校来的时候,他们的目的可能很简单:书不会念,就学点技术,以后有个工作;家里管不住,到学校来关两年再说吧。但在张老师心中,职业学校不仅仅是一个蓄水池,一个避风港,她的目标是要把更多的学生培育成“蓝金领”。她希望学生们毕业后,能在“蓝领”的岗位上创造“金领”的价值,不做啃老族,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成为家庭的支柱,也为我们舟山群岛新区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有不少家长看着自己孩子一点点的变化,说出这样纯朴的话语:能遇到张老师,是菩萨保佑啊!00级汽修的黄同学,从小父母离异,父亲爱好赌博。刚到学校报名时,俨然是一个社会上的小混混。看到这样的学生,张老师告诉我们她所做的第一件事是有意识地接近他。开学后的第二天,晚上下班后张老师就找到了他的家,可惜家里没人,张老师又来到了他家楼下的小店打听,小店阿姨告诉张老师,他家父亲每天晚上不到12点不回家,这孩子挺可怜的,没人管。正当她们说话之际,黄同学手里提着快餐走了过来,看到张老师先是一愣,然后有点难为情地说:“老师,你怎么在这里?”张老师却说:“老师今天刚好有事经过你家,顺便来看看你,老师还想到你家去坐坐。”可当这位学生打开家门时,眼前是一片狼藉,张老师二话没说,就帮他收拾了房子,这位学生也跟着张老师一起整理,整整打扫了40分钟,房子基本打扫完毕,然后张老师又把他带到自己家吃饭。第二天到校时张老师发现这位学生特别积极,也好象特别听她的话。突然有一天晚上9点左右,张老师接到了这个学生打来电话,“老师,我生病了,明天能否请假?”张老师马上挂下电话,赶到他家里,发现他发高烧了,就亲自送他去医院,一直陪他到挂完盐水为止。这些行为让一个少有母爱的孩子感受到了母亲般的师爱。张老师还在学习上给予了黄同学更多的鼓励,有意识地让他担任英语课代表,每次他总是第一个到张老师地方背单词。之后张老师多方联系找到了他的母亲,因为张老师知道毕竟师爱不能完全代替母爱。该学生终于转变了,首先是头发和衣服发生了变化,然后学习成绩也上来了,并以高分考入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该学生大学毕业留在宁波工作,因技术好,工作勤奋,现已成了公司老总的得力助手,年薪已有十多万。
已经毕业多年的学生每年总会在教师节这天不约而同地看望张老师。很多之前的学生立业成家了,在婚礼上,还会把张老师排在娘舅前,衷心为她奉上一杯茶,敬茶行礼。看着自己的学生成人成才,成家立业,张老师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张老师培育“蓝金领”的体会是:提升学生的软实力,也就是说在拿到证书之外,掌握优良的技术,培育精英的素养,比如拥有勤奋、坚毅的品质,好学、钻研的精神,诚信、团结的品格等等。这和很多企业老总在提到用人标准的时候首先提到的“综合素养”,即“必须有吃苦精神,必须有职业道德,必须有敬业精神”不谋而合。在带实习班与一些企业领导的接触中,他们总是这样评价张老师: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位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如此亲近,每次见到张老师去看望正在实习的学生,这些学生就好像见到了自己的亲人一样亲近。很多时候,张老师总是会说:“他们在你单位实习,就像我自己的儿子在这里实习一样。”并叮嘱企业领导和师傅时刻严格要求学生,注意学生安全,任何时候都可以和她联系的。企业的老总碰到这样一位敬业的老师也倍感放心,甚至会说,“今后,只要是张老师班级的学生,我们都乐于接纳。”
前几年她带的焊工专业班级,有10位同学被分配到欧华船厂实习,焊工工种劳动强度大,而且大多是露天工作,除了要头顶烈日、汗流浃背地工作,还要忍受电弧光的刺激,这些学生晒得个个脱了皮,但他们没有一人中途放弃。被问及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坚守着岗位,他们说,张老师放弃了周末在家休息的机会,不辞辛苦地来船厂看望我们,我们没有理由辜负她的期望。学生实习放假期间,不管严寒还是酷暑,不管路途多遥远,她总要亲自去学生家中家访,把学生实习期间取得的成绩告诉家长。她说,获得了老师和父母的肯定后,学生们更能认真努力地工作。17年来,张老师一共带出了9届学生,现在这些毕业生很多成为了骨干行业的佼佼者,他们中有航行于大洋的高级海员,有企业的技术中坚,也有本地小有名气的个体私营业主,他们不断为舟山新区的建设累积着财富,同时也为自己点亮着人生的辉煌。他们不会忘记有这么一位老师曾经或是永远在用她的精神鼓励着他们!
如果说“苦干”是一种精神,“实干”是一种态度,那么,“巧干”则是未雨绸缪、高屋建瓴的大智慧在行动中的生动诠释;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 “大干”这种尉为壮观的动人场面,产生令人鼓舞的惊人效果。张赛芬老师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正是“四干”精神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