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学科研究 >> 小学 >> 小学数学 >> 教学研究 >> 正文

真教研敦促真成长 ——“现场改课”教研范式在南海实验小学的推进

发布日期:2022-04-01    作者:义教与幼儿教研科     来源: 南海实验小学     点击:

真教研敦促真成长

——“现场改课”教研范式在南海实验小学的推进

好教师就会有好教育。南海实验小学立足“双减”背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团队引领作用,借助舟山教育学院周珊珊老师全力帮助我校青年教师上好数学课。一场教研的真挑战在这个春暖花开的三月发生。

本次活动历时两周多,“现场改课”的老师们经历了独立备课、集中交流、说课分享、模拟上课、抽签上课、现场改课、再抽签上课等环节。高强度的教研活动首次尝试,大家切实感受各种“酸甜苦辣”,真正体会到“累并成长收获着”的滋味。

【Part一:前期打磨·团队融合】

两位教研组长张丹妮和张玲玲老师分别带领5位青年教师研磨一下和六下年级的两节种子课《分类与整理》和《负数的认识》。每位老师根据课题做好前期的独立备课,包括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前后测习题设计等。

团队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聚集在一起,明确环节、商定学案、制作课件、设计练习……所有人群策群力,开拓思路,将不同的想法融合,紧紧围绕“团队”和“课堂”两个关键词,在互相磨合中做沉浸式探讨,感受着思维的碰撞和翻转。

3月18日,两节课例采用抽签形式分别由两位教师黄紫颖和沈芙蓉老师进行初次试教。通过试教发现诸多问题:环节的处理、重难点确定、课堂生成的应对等方面。两个团队继续抽出下班时间进行第二次集中研讨,再次进行想法上的磨合,重新梳理教学思路,再次完善教学设计。

小插曲:因疫情影响,原定的3月21-23日现场改课活动被迫延后,各个研究团队根据需要在学校开展第二次试教,并结合校内专家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做了深度研讨,团队成员间再次思维碰撞,教学设计趋于成熟。

【Part二:专家诊断·团队领悟】

3月28日下午,舟山市小学数学教研员周珊珊老师莅临现场,开始三天两夜的现场改课活动。南小全体现场改课成员齐聚会议室向整个团队分享汇报前期研究的成果,汇报名单现场抽签随机决定。新手老师卢欣也和黄紫颖老师成为第一拨幸运儿,他们结合两节课例从教材、学情、教学环节中的亮点以及存在的困惑等方面做了具体介绍,在分享中周珊珊老师提出了许多思考和问题与在场的老师一起讨论,深耕每一个教学环节设计的可行性,问题提出的合理性等。

【Part三:模拟上课·团队作战】

经过3小时的调整,当晚7时团队老师们来到微格教室准备模拟上课,上课教师随机抓阄决定。紧张刺激的抓阄之后,沈芙蓉老师和郑跃老师成为了模拟上课的执教幸运儿,其他老师扮演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上课。试讲中,周老师对每一环节细心指导,包括教学安排的合理性、学生的预设生成、教师语言的规范性等均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并亲自上台示范,指导老师们如何机智应对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试讲结束后,两组成员结合周老师的修改建议以及试讲中存在的问题,继续进行集体备课,团队协作,反复推敲每一个问题,仔细斟酌每一句话语,认真做好每一件教具,直至深夜……

【Part四:现场上课·智慧呈现】

3月29日早上,最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现场抽签诞生执教老师。在掌声和欢呼声中,刘复林和贺帅棋两位年轻男老师成为了现场上课的第一拨幸运儿。

刘复林老师执教的是《负数的认识》。刘老师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充分唤醒学生的已有认知,结合具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负数的意义,并通过对比感知两个相反意义的量,引导学生结合温度计与数轴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贺帅棋老师执教的是《分类与整理》。贺老师充分挖掘教材,围绕着“踏春”情景激趣引入,并以此情景有效串联,引导学生用自己发现的标准进行合理分类,在操作实践中引导学生充分感知象形统计图的特点,经历从形象的表示到单一图形的抽象表示过程,拓宽学生的思维,并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学以致用。

两次现场教学课中我校的五位老师还从不同视角进行了课堂观察,并进行了记录,也给了上课教师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Part五:现场改课·深度教研】

课后,周珊珊老师马上对两节课进行了深入剖析,为后续改课指明了方向。她指出:在课中要始终紧紧围绕“主问题”,避免碎片化、无效问题的提出,造成课堂的拖沓,但在重点环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感悟、表达,逐步突破难点;同时也要学会将动态生成的有效素材无痕地牵引到后续教学板块的推进中去,使得每一个环节的过渡更加自然。在点评中,组内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困惑,周老师一一作出解答。下午,组内成员继续齐聚一起,进行了第二轮的改课与组内轮流试讲,并重新设计和制作了教具。虽夜已深,但丝毫未降低老师们改课的热情。

3月30日改课继续,翁校长在现场抽签确定上课教师,最终王文亮和张丹妮老师成为第二拨幸运儿。两位老师在之前的多次打磨基础上,基于学情和预设,较好地演绎了两节种子课,教学效果与之前有了更多提升,让所有老师看到了“改课”的成效,见证了教研的力量。

【Part六:总结收获·且思且行】

三天两夜的卷入式改课活动结束了,团队里的每一位成员都由衷地感谢周珊珊老师这几天来不分昼夜地细心指导与倾情付出,周老师也肯定了团队成员在活动中的投入与专注,同时高度评价了本次南海实验小学“现场改课”教研范式取得的成效。

高强度、高聚焦、高效度的“现场改课”教研活动是南海实验小学教研活动第一次的尝试与突破,人人卷入,集思广益,每节课并不是一个人的想法,而是一个团队的想法,这样的“改课”活动助推组内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改进,真正将教研落到实处,收益全体。所有参与教师共同经历了研究过程,分享了研究成果,欣赏了教研特色,感受了研究精神。我们也将以本次“现场改课”为契机,切实促进全体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深刻理解,更好地助力自身的专业成长。南海实验小学将以数学组“现场改课”教研范式的推进实践为样板,促使其他学科组变革教研活动的形式,助推教师的教学研究向纵深处发展。